6月,霍尔木兹海峡内外的油轮频频出现“静止”状态,AIS信号时常异常,航速突然降低,货主纷纷保持谨慎态度,全球能源市场的神经因此再度紧绷。
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在阿曼湾持续徘徊,频繁调整航线,动作颇为敏感。与此同时,伊拉克境内,真主党旅悄然集结,行踪隐秘难寻,但周围的紧张氛围却愈发明显。
能源研究机构Rystad Energy公布的数据表明,仅在霍尔木兹海峡一线,6月上半月的原油日均通过量同比下降了12%。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出风险预警,区域紧张局势已推动全球油价快速上扬,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逼近每桶100美元的高位。
展开剩余87%伊拉克真主党旅在社交媒体罕见发声,宣称只要美国敢在伊以战场出兵,他们随时准备施展三大“绝招”。这条信息发布后,半小时内转发量迅速突破一百万,成为中东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真主党旅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自2024年底美军撤离阿富汗后,中东什叶派武装“代理人网络”迅速逆向扩张,影响力显著提升。
国际防务分析机构Jane’s Defence整理的报告显示,伊拉克真主党旅在过去一年中,在无人机技术、指挥通信、后勤补给等多个关键领域,均获得了伊朗的直接支援。
值得关注的是,这支力量与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存在明显区别。伊拉克真主党旅自称是“什叶派抵抗轴心”的前线屏障,其活动范围沿伊拉克—叙利亚—伊朗“新月带”延伸,突破了传统国界的限制。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6月内部报告指出,真主党旅目前已掌握多型中程攻击无人机,具备蜂群式战术能力。分析认为,若该组织发起大规模袭扰美军基地,传统防空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
伊拉克真主党旅公开释放强硬信号,其提出的三大“绝招”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第一,针对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发动攻击。6月上旬,美军驻伊拉克、叙利亚前沿基地遭遇频繁的小型无人机袭击。据美联社报道,单是伊拉克安巴尔省的阿萨德空军基地,一个月内成功拦截的无人机数量便达数十架。
第二,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最窄处仅54公里,是全球约三分之一原油运输的关键通道。真主党旅宣称,联合伊朗海军,两天内可在海峡布设约2000枚智能水雷。
第三,封锁曼德海峡。曼德海峡是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战略要道。真主党旅计划联合也门胡塞武装协同作战,控制海峡北岸,形成“红海—波斯湾双通道封锁”态势。
海事安全公司Dryad Global数据显示,6月以来,红海区域货轮遭袭事件同比激增65%。美海军“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已部署吉布提,强化区域快速反应能力。
以色列空军在6月发动历史最大规模的远程打击行动。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公开称,伊朗约半数导弹发射器在开战初期即被摧毁。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披露,以色列实际掌控部分伊朗制空权,多次在伊拉克、叙利亚上空成功截获疑似伊朗军用无人机。以色列飞行员频繁跨境作战,每日打击强度创历史新高。
伊朗拥有约2500枚地对地导弹。以色列情报部门最新评估显示,伊朗军工生产线正常运作,预计未来两年内导弹库存将增至8000枚。
伊朗已将报复目标从军事基地转向特拉维夫中央商务区、钻石交易中心及高档住宅区,多座豪华摩天大楼相继遭袭,相关保险索赔金额创历史新高。尽管以色列防空洞密布,人员伤亡较预期低,但物质损失难以估算。
伊朗的战术也在升级。以色列防空部队发现,伊朗常先用普通导弹和无人机“探路”,消耗以军防空弹药,随后以重型导弹发动突袭。
部分导弹装备集束弹头,能在7公里高空释放约20枚小型炸弹,极大扩大杀伤范围。国际红十字会报告显示,6月以来特拉维夫、阿什杜德等地民用财产损失数十亿美元。
以色列防空系统虽先进,但拦截成本极高。仅6月上旬,每晚导弹拦截作战花费高达3亿美元。美国国会6月召开特别会议,批准紧急拨款支持,但以色列国防部高层坦言,弹药供应压力巨大。
美国援助可缓解燃眉之急,但若战争长期持续,以色列财政将面临沉重负担。
伊以冲突自6月进入持久战阶段,影响已超出中东范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警告,若霍尔木兹和曼德海峡长期封锁,全球经济增长率或将下调0.8个百分点。
区域投资信心骤降,迪拜、特拉维夫等金融中心商业活动明显萎缩,房地产指数连续下跌。摩根大通6月调研显示,近60%跨国企业已制定中东撤资或避险计划。
信息管控压力日益加剧。以色列和伊朗均对战区媒体报道实施严厉限制,记者进入现场需特殊许可,普通民众上传战地视频频频遭封禁。
然而,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穿透力”极强,战场实况视频和爆炸画面频繁泄露。TikTok和X(原推特)6月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10亿次,战争舆情一度主导全球网络热搜。
平民处境极其困顿。国际救援委员会(IRC)6月数据显示,以色列和伊朗战区大量人口流离失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瘫痪。世界银行评估,仅特拉维夫一地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20亿美元。
以色列社会出现裂痕。多段网络视频显示,特拉维夫市中心爆炸后,市民在防空洞内激烈争论政府战争政策。
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格维尔面对媒体质询时公开表示:“我们从未预料到伊朗导弹竟如此难以拦截!”社会舆论压力骤升,抗议行动频繁。
伊朗国内同样存在分裂,主战派呼吁坚决报复,主和派则要求尽快停火。多位伊朗议员公开呼吁政府优先保障民生,避免陷入长期消耗战。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6月调查显示,54%受访伊朗民众支持“边打边谈”,期望争取外交突破。
战争的持久化对双方均是极限考验。以色列财政、伊朗经济以及美国的中东战略都承受巨大压力。是否会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所在。
发布于:天津市龙辉配资-炒股指杠杆平台-证券配资平台-股票杠杆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