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胶着不下的俄乌战争中,暂且不论双方谁对谁错,有一点无可争辩——俄罗斯这场战役中虽杀敌千余,却自损亦不少。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军队的精准打击下名存实亡,已有11名将军战死沙场,61架昂贵战机被击落。若按照当前态势继续发展,未来俄罗斯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付出更多无谓代价。
眼下,俄罗斯若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或许可以从40多年前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汲取经验。那场战争里,有不少战术和教训值得俄军深刻反思和借鉴!
---
俄罗斯军队的后勤补给站、弹药库屡遭毁灭性袭击,关键军官频频遇刺,但俄罗斯方面却迟迟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乌克兰方面则为了彰显与西方盟友的亲密关系,炫耀本国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刻意夸大每一次偷袭的威力。比如他们声称,乌军特战小分队凭借西方卫星情报和制导炮弹精准打击俄军关键目标。虽然这说法有一定真实性,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俄罗斯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反制卫星侦察的能力?要真如此,乌军早该攻入莫斯科了。
展开剩余83%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俄罗斯的防御技术落后,而是他们低估了敌人。最致命的攻击往往来自身边,敌暗我明,最原始的攻击方式反而最难防范。1979年高平战役中,解放军北集团前卫团363团接粮队在班俊被越军特工伏击,180余人伤亡,这正是因为当时带队干部低估了敌情险恶。
---
1979年,承担敌后穿插任务的解放军121师363团,在副师长李培江的带领下,战斗正式打响前便深入越军腹地。由于行军路线缺少适合车辆通行的公路,目的地距离出发地达80公里,363团只能轻装携带少量补给前进。
抵达目标前,副师长指挥得当,整个2500到3000人的团体(包括500余民兵、民工、翻译和向导)在莫隆、通农、宗梅、三龙等多地安然无恙。行军途中还得到越南百姓和部分投降越军的协助,特别是在攻克三龙村时,两名会讲中文的越军士兵带路,363团顺利攻下了素有天险之称的那岸水电站。2月19日,团顺利抵达扣屯,完成穿插任务。
不过由于穿插需要,沿途越军据点未清理干净,扣屯后粮食紧缺。121师362团虽攻克班俊缴获大量物资,却因人员有限无法运送,需由363团自行接粮。考虑到高平省是越南特工老巢,副师长李培江特别抽调精干人员带队接粮,同时安排了兵力加强警戒。
---
121师特意提醒,班俊809高地附近仍有越军连排级部队活动,接粮队需高度警惕。侦察连也在战略制高点保持严密监视。然而,接粮队长胡国良自信809高地已被我军包围,即便还有敌军也不足为惧,警戒布置过于简单,游动哨仅布置于前方,左右两侧无人警戒。
2月24日上午9点,接粮队行至809高地,游动哨发现道路旁山坡新挖工事请求指示,胡国良和副参谋长王尚华认为是友军工事,越军大部队不可能出现在此,最多是小股袭扰。
谁料不到半小时,接粮队突然遭遇四面八方机枪火力袭击。虽然迅速组织反击,但敌军特工装备轻便高射速武器,打击迅猛。短短几分钟内,接粮队伤亡过半。362团救援抵达时,越军已悄然撤离。胡国良、王尚华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八十余人受伤,民工队四十匹骡马死伤殆尽。
---
战后我军从俘虏口中得知,121师进入穿插地点后,越军安排情报人员昼夜监视。那些看似无害的老人、小孩和妇女,实为越军情报员。此后解放军严格管控可疑人员,越军特工频频失手。如今,俄罗斯军队正遭遇类似困境,被对方情报网严密监控。
---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越军偶尔发起自杀式冲锋,但规模不大。直到1984年7月12日老山松毛岭大战,越军调集六个步兵团和两个特工营,顶着我军密集炮火发动大规模自杀冲锋,造成3700余人伤亡后才停止。
越军如此疯狂冲锋,根本原因是越南极端贫穷落后。士兵及其家属生活困苦,参军成了他们为温饱挣扎的唯一途径。部队中依然吃不饱,投降不仅会遭越南官方报复,消极执行命令也被严惩,自杀式冲锋成为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
---
正因如此,对越战争期间,解放军常被越军小股部队袭扰。很多情况下还击成本高昂,只能忍痛放弃。这正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写照。
当下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也频繁遭遇此类袭击,只要目标暴露,就会被敌军近身打击。袭击者往往不计撤退安全,只图袭击成功。
解放军为防范自杀式袭击,设立禁区,安排神枪手警戒,游动哨和潜伏哨结合,摧毁敌方可能利用的设施。战争后期,越军袭击解放军难度大增,伤亡明显减少。
---
当前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表现过于强硬,几乎不给对手留任何余地。反观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探某村高地群攻坚战,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探某村高地群位于越南同登镇南方约1公里,周围分布着多个重要高地和公路铁路干线,构筑重炮阵地,形成战略要地,令越军处于被动。
1979年2月17日,163师右翼部队165师493团在同登339高地进攻受阻。为扭转局势,指挥部命令完成任务的487团协助489团攻打探某村高地,目标直指越军第3步兵师12团和公安12团。
---
起初越军仅在探某村部署一个加强连,随局势变化增兵至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2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解放军攻势未能奏效,损失惨重。2月19日持续攻坚,双方反复拉锯,伤亡同样巨大但无明显进展。
163师原计划一天攻克高地,结果历时7天,3天5夜激烈战斗后,双方投入坦克兵力,解放军伤亡近600人。战场尸横遍野,武器弹药碎片散落,场面惨烈,充分体现了硬碰硬的残酷。
---
探某村攻坚战惨烈原因在于目标关键,能对越军第3步兵师形成致命打击。越军被逼急了后异常顽强。总结教训后,55军联手43军、54军攻打谅山市时,采用“围三缺一”战术,避免越军困兽犹斗,成功降低了不必要损失,彰显了战略上的智慧与灵活。
---
这段历史对当前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处境具有深刻警示意义:只有认清敌人真实面貌、合理调配兵力和战术,避免低估敌人和盲目冲锋,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扭转战局。
发布于:天津市龙辉配资-炒股指杠杆平台-证券配资平台-股票杠杆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